苏里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什么是碳中和一 [复制链接]

1#
治白癜风好方法 https://wapyyk.39.net/hospital/89ac7_map.html

我是卓言,我们一起终身学习,第46天。

这一系列内容,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个今年非常热的话题——碳中和。去年9月份,我们国家宣布将“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”的目标,这将是我们国家今后40年的一项重大国策。

今天我们来聊碳中和的必要性。

一、跨代升级能源的意义

据估计,这项国策的政府投资规模会超过万亿,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。而它之所以重要,除了投资规模大以外,还因为它在跨代升级能源。

如果按照能源形式不跨代来说,顺序应该是木材-煤炭-石油-天然气-可再生能源,比如太阳能、风能、潮汐。但是,由于每一代能源更替都涉及大部分设施换新,过渡时间可能会长达六七十年。如果中国也从目前的煤炭、石油为主,先过渡到天然气,再过渡到可再生能源,不仅时间跨度大,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也很高。于是,在已经制订了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情况下,就必须跨代更替,直接跳到可再生能源上。

我们知道,能源是一切文明的基础,也是决定文明形态的天花板。使用燃煤的时代,火车最高跑公里/时;电力的时代,火车就可以达到多公里/时。而能量爆发出来时所附带的污染,也决定了一个地区还适不适合人类居住。

为了环境而不得不限制能源消耗的例子,在我国也非常多。比如,冬天的供暖多了以后容易产生雾霾,河北省的绝大多数重排放企业就需要停工到天气转暖才能开工。也就是说,中国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形态,附带的污染效果已经让我们摸到了发展的天花板。

如果这次跨代升级可以完成,今后不但是中国受益,全世界都将变得不一样,甚至中国也会因这次升级成功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家。

二、碳中和的国外形势

在科技和经济上,中国属于后发国家。当欧美已经在追求节能、绿色、环保的时候,我们还没有完全释放生产力,于是污染、能耗都很高,水、空气、土壤都在重现欧美一百多年前的困境。

在雾霾最严重的那几年,美国大使馆还发布了他们测量的中国PM2.5的结果。尽管有时候,咱们国家的雾霾确实严重到了街对面望不见人的地步,但我们也还是要反对美国公布那个数据,因为这涉及到公平的问题。虽然中国起步晚了年,但也有权发展,不能因为欧美提前进入了环保阶段,就让中国维持落后和贫穷。这个矛盾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存在。

对于碳中和这件事,各国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那么积极主动,既在国际会议上做出了承诺,又在内部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两会上明确作为重要国策推进。其实,我们之所以这样主动,是因为外部和内部都需要一场能源结构的大改革。

从外部来说,全世界真的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。说起核大战,谁都不愿意发生。但其实,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,继续按今天的体量排放的话,80年后全球的生态状况应该比发生一次核大战还要恶劣很多。

有些人觉得,80年还很久,我只有五六十年的生命了,这事情和我无关吧?应该是孙辈的人才需要着手准备的。其实不是,全球变暖正是“灰犀牛”一样正在逼近且影响巨大的威胁,一旦等它临近了以后,任何方法都无法挽回了。

就拿今天的状况看,哪怕人类活动从现在起不再释放任何一吨二氧化碳到大气层中,全球温度依然会按现在的惯性升上去。这个巨大的惯性会维持-年左右。然后,大自然才会通过碳循环的方式,把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多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重新固定回地壳中、动植物体内。

所以,在没有新技术的情况下,别看还有80年时间,但其实我们已经永远来不及了。

好在自从年后,一些对碳的捕捉、收集技术开始出现,我们可以主动把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拿回地下,这才让全人类有了一丝转机。而在这个转机中,今天的碳排放大户怎么做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。

其实,今天世界上已经有两个国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负排放,也就是说,这两个国家吸收的碳比排放的碳还要多,它们分别是不丹和苏里南。一个是亚洲小国,一个是南美洲小国,一个在年实现的碳中和,一个是在年实现的。之后,它们从碳中和的时间点又发展了几年,今天都已经是负碳排放的国家了。这两个国家有一个特点,就是森林覆盖率极高,苏里南达到了夸张的95%,不丹是74%。

只可惜,它们在能源消耗上占比太小。真正需要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的,还是那些碳排放大户。其中,位列世界第1的就是中国,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了全球总排放量的30%。第2、第3、第4分别是美国、欧盟、印度。而第2、3、4名加在一起,才和中国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。

于是,我们也能推测出,一旦中国在碳排放上执行了完全相反的政策,今后在发展中会遇到多么大的国际压力。所以,主动走碳中和的路也是顺应了全球主流发展方向。

三、碳中和的国内形势

说完了全球局势,我们再来看中国内部的情况。

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排放,和此前二十年的超大规模基础建设有关。基础建设的好处是大小村落都通了公路甚至高铁,但坏处也不小,比如粗旷型投资带来了大量浪费,十年来,政府努力想把粗钢产量降下来,但都收效甚微。

长期以来,中国的钢铁和水泥产量一直维持全球第一,而这两个行业都是耗能大户。实际上,它们的产能早就超过了需求,甚至连“一带一路”都消化不了。而行业间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,不断降价。这也造成了大量产业工人淤积在利润率极低的行业,内卷严重。

而碳中和开始实施后,通过建立新的奖惩机制,从地方政府考核这个根儿上就发生改变了,减少碳排放量和GDP增速是并重的。那么,在GDP已经没有猛增趋势的时候,最能凸显治理能力的其实只有减排。于是,在这个级别的价值观调整之后,钢铁厂、水泥厂势必要有一大波减产、升级和关停。

所以,在外有压力、内有困难的情况下,走能源转型的道路,既顺应国际大势,又能推动国内产业的变革。假如真的转型成功了,那把它的意义说成是拯救了地球和人类也不为过。所以,碳中和是一个多赢的选择。

中国的碳中和和全球其他地区一样,都要经历先到达碳排放顶峰,再逐渐回落到碳排放为零的状态,越过零点之后,也一定会势不可挡的进入碳的负排放状态。

具体来说,全球各经济区域是这样的:

欧盟在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,美国和日本在8年达到了峰值,而中国将在年达到,也就是说,还要再继续增长9年。从峰值到中和,欧盟有70年时间,美国和日本有42年时间,但中国只有30年时间。所以相比之下,中国面临的碳中和的任务更重。

这个转型如果成功完成,今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还可以以百倍的量级增长。

四、碳中和的隐患

以上是碳中和的美好图景和重要性,但这个过程里也存在巨大隐患,一旦处理不好,可能会出现比钢铁、水泥产量过剩更大的危害。注意,我说的是理论上存在的隐患,这个隐患就是在改造、升级、评估、碳交易的环节上的漏洞。

这是什么意思呢?

我们知道,钢铁产能是多少或者发电量多少这些数据,相比于二氧化碳排放了多少,更难造假。而究竟一年排放了多少碳,并不只是依赖于临时的测量和某几个设备,而是一套长久运行的测量、认证、核算体系。不要说恶意篡改数据了,哪怕只是在核算和测量方法上做一个小调整,就有可能让数字跨越基准线,发生从过量排放到节约排放这样黑白颠倒的事情。

而由于监督、测量、交易都是基于一些认证体系的,它们通常复杂到非专业人士根本弄不明白的地步,于是在被少数分子钻空子的情况下,还是提醒你,我说的是需要避免的理论上的可能,碳中和也有可能滑入另一个方向。

而这之后,原有的工业基础已经通过关停并转大幅调整了,最终却没能提供足够多的清洁能源,或者排放也没有实质性的减少。这是我们要警惕的。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,那么很多年过去之后,上百万亿的投资已经花光,却没有实际上达到碳中和,这将是非常致命的。

所以,要想避免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漏洞,要从机制、技术、平台等方面全方位的优化创新。

参考资源:得到课程·卓克《科技参考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